最新内容

海口空港签约对外合作 推动海南自贸港货通全球

中新网惠州9月27日电 (孙秋霞 周盼)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跆拳道比赛26日在惠州体育馆正式拉开帷幕,全国33支队伍134名运动员在此展开激烈角逐,争夺8枚金牌。图为颁奖仪式。惠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比赛首日,广东队选手黄科奋展现了精湛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首局憾负对手的情况下,迅速调整状态,接连得分,最终以总比分2比1反超对手,成功斩获男子58公斤级金牌,这也是本次比赛首金。女子49公斤级比赛中,浙江队选手傅晓璐获得金牌。  “非常激动!”谈及获得金牌的感受,黄科奋说,在“家门口”比赛,又棋逢老对手,他比平时“更想赢”。比赛中,看台上观众和队友的呐喊以及教练的鼓励,让他精神振奋,最终取得了胜利。接下来,他将进入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的赛场,“全力以赴,争取取得好成绩”。  首日比赛,奥运冠军吴静钰现场观赛,很是欣喜。她说:“本次女子49公斤级17名运动员中,有13人在近一两年内获得过各类大赛冠军,特别是决赛的两名选手都是‘05后’,后浪又起来了。”图为比赛现场。惠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本次全运会首次在大湾区举办,香港选手林小慧对能够在“家门口”参赛表示十分开心。“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全运会,收获很大。”林小慧说:“赛场的工作人员服务非常细致,检录等各个流程非常丝滑。”  作为赛事承办地,惠州体育馆自建成以来已承接超千场大型活动,包括CBA联赛、羽超联赛等顶级赛事。为迎接十五运会,该场馆于2024年7月启动全方位升级:LED屏与音响系统焕然一新,功能房、无障碍设施及标识体系全面优化,确保运动员与观众获得最佳体验。  “首次参加全运会,看到这么大的场地,觉得很棒。”江西队选手胡鸿翔表示,比赛现场,工作人员十分热情,服务保障也很到位。  为给比赛营造热烈氛围,比赛开始前,由惠州歌舞剧院14名演员演绎的非遗舞蹈《盖子狮》燃爆全场。这一以广东省级非遗“盖子狮”为灵感的节目,将跆拳道竞技精神与传统尚武文化深度融合。  “这个节目是我们为十五运会专门创排的,大家努力排练三个月,精心打磨着每一个动作。”惠州歌舞剧院总经理彭涛说,盖子狮不仅是非遗,更是惠州人心中的“狮中之王”。节目通过“训练—集结—出征”的叙事,致敬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更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底色。(完)--> 【编辑:刘阳禾】

专家:文学期刊要走出现有的文学传播方式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疆工作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  24日,习近平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新疆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锚定中央赋予的“五大战略定位”(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维护国家地缘安全的战略屏障),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王元  主编丨王兴栋  编辑&制图丨马玮璐 高少卓 【编辑:刘阳禾】

第九届象雄文化旅游节在西藏阿里开幕

大国工匠是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记者近日从全国总工会了解到,我国首批通过自主培育的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公布,持续壮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正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技能底座”。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我国首批200名高技能人才,经过一年多的培育正式被授予“大国工匠”人才称号。  大国工匠彭菲:作为一名大国工匠,我也深刻体会到,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关键力量。我们既要成为技术落地的“催化剂”,不断帮助企业解决从算法创新到产品落地的问题;也要成为产业升级的“推进器”,把AI技术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能。  今年以来,各地都在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在广东,围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数字技能等领域,把培训建在产业链上,今年全省已建成171条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佛山市人社局就和一家机器人企业共同成立了培训班,企业导师与行业专家全程指导学员,帮助学员全面提升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大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学生 林炜泰:学习效率很高,我通过行业专家认证后,就直接来到公司这个产线机器人编程岗进行实习,我现在每个月的实习工资是4000元左右。  宁夏开展首批数字技术工程高级工程师评审,引导更多人才向数字技术领域聚集深耕;  湖北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面向本企业职工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可自主评价人才、自主使用人才;  江苏省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畅通高技能人才向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流动渠道。  浙江持续打造技能人才“增技增收”先行区,形成差异化技能工资协商体系,鼓励各地将高技能人才要素与企业用地、用能等相关激励政策挂钩,激发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提高技能人才工资待遇的内生动力;  上海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对人工智能训练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17个职业(工种)的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标准上调30%。  人工智能训练师 孔令锴:今年,我获得了高级人工智能训练师证书,还获得了政府的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这让我们投身新兴领域的一线技术人员有了非常大的信心,干劲也更足了。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 【编辑:李润泽】

广州往返香港机场的水上客运航线有序复航

在新疆独山子石化的乙烯装置区,有这样一位身影:他从高考失利的 “代培生” 起步,成长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能专家、独山子石化公司首席技师;他扎根边疆 34 载,见证并参与了新疆乙烯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他用精湛技艺攻克无数生产难题,用倾囊相授培育大批技能人才。他,就是乙烯行业的技术 “大牛”—— 薛魁。近日,我们走近这位 “大国工匠”,听他讲述与乙烯为伴的岁月里,关于初心、攻坚、创新与传承的故事。-->   从 “恐惧” 到 “热爱”,锚定产业报国路   “最初接触乙烯生产时,我心里满是不安,甚至对一些突发状况感到恐惧。” 回忆起刚入行的经历,薛魁的思绪回到了在抚顺实习的那个夜班。彼时,控制室的灯突然闪烁,通讯中断,班长第一时间冲向现场关闭燃气,他跟在身后帮忙,沿着装置走廊检查时,耳边传来炉管 “噼里啪啦” 崩断的清脆声响。“白天再去看,一片碎钢管,那种场景让我特别害怕,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选对了方向。”   就在薛魁迷茫之际,师傅递来一张手绘的工艺逻辑图。“那张图一下子把设备、控制和工艺之间的联系打通了,我终于明白,那晚的事故不是不可控,而是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太浅。” 师傅的点拨让薛魁豁然开朗,也让他找到了坚守的方向 —— 只有把技术学深学透,才能掌控生产、避免事故,才能真正为产业发展出力。   1989 年,高考失利的薛魁成为新疆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的 “代培生”,前往南京化工学校学习;1991 年,新疆首套 14 万吨乙烯装置落户独山子,他成为一线操作工人。从那时起,他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宿舍里常常学到忘记吃饭,直到深夜才发觉饥肠辘辘。面对全英文的技术资料,他边学技术边啃英语,一点点 “消化” 专业知识;为了全面掌握乙烯生产技术,他主动跨岗位、跨工段学习,最终拥有裂解班长、分离班长及值班长核心岗位各三年以上工作经历,成为行业内少有的 “全能操作手”。   啃下 “硬骨头”,破解生产 “卡脖子” 难题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是学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薛魁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 30 余年工作的行动指南。从参与 14 万吨乙烯装置建设,到助力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成为 “中国百年经典工程”,他始终冲锋在攻克难题的最前线。   2001 年,14 万吨 / 年乙烯装置面临 “两低一高”(收率低、效率低、能耗高)的生产难题,薛魁带领团队沉下心分析三年生产数据,逐条梳理问题、验证方案,最终提出 “优化乙炔反应器操作” 等 17 条建议。这些建议落地后,彻底破解了装置困境,每年为企业增效近 4.5 亿元。“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泡在装置区,数据算错了就重新来,方案不行就调整,直到问题解决才松了口气。”   在技术攻坚的路上,薛魁从不畏惧 “卡脖子” 难题。他善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结合生产实际创新突破:独创的 “裂解炉精准调节法”,大幅提高单炉生产效益,被命名为中国石油一线生产 “十大绝招绝技”;深度参与股份公司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乙烯装置实时在线优化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仅双烯收率一项,每年就为企业增效 5200 余万元。   此外,他还曾发现丙烯产品塔重大制造缺陷,提出取消裂解气管线膨胀节等重大安全性建议,为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筑牢 “防线”。   授人以渔,让技术之花代代开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培养更多懂技术、会创新的年轻人,才能让企业和行业持续发展。”2015 年起,薛魁主动承担起培养年轻技能人才的重任,从 “技术大牛” 转型为 “金牌教练”“青年导师”。   在教学中,他坚持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新分员工,他创造性地实施 “新员工培训五步法”,结合装置实际拆解知识点,让新人快速上手;针对有基础的技术骨干,他带领参与项目攻关,在实践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了让教学更具针对性,他还撰写、编译了《乙烯装置基础理论》《林德乙烯开车指导手册》等技术资料,把自己 30 余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倾注其中。“我希望这些资料能成为年轻人的‘工具书’,帮他们少走弯路。”   截至目前,薛魁已指导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 1 人、集团公司技术能手 10 人、技师及高级技师 23 人。他不仅传授乙烯技术,更传递 “精益求精、专注负责” 的工匠精神。在薛魁看来,技术创新不是 “私藏”,而是要让更多人受益,才能真正推动行业进步。   匠心不负,平凡岗位绽放光彩   30 余年的坚守与付出,让薛魁收获了诸多荣誉: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能源化学地质 “大国工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2022 年新疆工匠年度人物…… 这些荣誉,是对他技术水平的认可,更是对他工匠精神的致敬。   薛魁坦言,荣誉不是终点,而是继续前行的动力。作为 “新疆第一代乙烯人”,他见证了新疆石油工业的巨大变迁:从 “人马扛肩” 的传统作业,到 “智能化操控” 的现代生产;从完全依赖国外技术、进口设备,到实现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工艺包;从单一炼油企业,到如今的炼化一体化、产业集聚化企业……“这些变化离不开每一位石油人的努力,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   在独山子石化,薛魁是同事眼中的 “定海神针”—— 遇到技术难题,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在行业内,他是公认的 “技术权威”,许多企业遇到困境都会向他请教。这种 “被需要” 的感觉,让薛魁更加坚定了 “扎根边疆、服务产业” 的决心。   助力新疆能源发展,续写工匠新篇   谈及新疆近年来的变化,薛魁感慨万千:“石油工业的发展是新疆变化的一个缩影,从技术依赖到自主创新,从单一产业到集群发展,新疆正在成为国家能源领域的重要力量。” 对于新疆的未来,他充满期待:“我希望新疆能做好八大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化工基地,在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而对于自己的未来,薛魁早已做好规划:首先,继续坚守岗位,保障企业生产安全,“乙烯装置是企业的核心,我要守好这块‘阵地’,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其次,持续培养技能人才,“新疆能源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我会竭尽所能,把经验和技术传给更多年轻人”;最后,坚持技术创新,“未来,我会继续关注行业前沿技术,结合生产实际攻关,为新疆石油化工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的工匠,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能、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对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是薛魁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是他对徒弟们的叮嘱。(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 【编辑:付子豪】

同心传雅韵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演出举行

中新社香港9月25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特区政府警务处(简称“香港警方”)25日晚召开记者会通报,警方当天拘捕两名女子,她们涉嫌在24日超强台风“桦加沙”袭港期间,带一名8岁男童到海边观浪。其中一人是男童的母亲。9月25日,香港警方通报拘捕2名女子,她们涉嫌在超强台风“桦加沙”袭港期间,带一名男童去海边观浪。 (图片来源:香港警方社交平台直播截图)  9月24日,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临近香港,带来狂风骤雨,香港天文台于当天2时40分发出“十号风球”,这是香港今年第二次发出最高等级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香港警方西区警区刑事总督察张蔚珊简报案情时指,警方留意到24日网上流传一条短片,片中可见两名成人带着一名男童到香港南区海怡半岛岸边观浪,期间大浪汹涌,其中一名成人拿起手机和男童自拍。突然间岸边涌起数米高的巨浪,三人走避不及被海浪冲倒,幸好大浪退去后他们没有被卷入海中。  香港警方翻查大量监控录像,锁定涉案成人身份,并在25日下午于香港仔一个住宅单位内拘捕两人,她们年龄分别为33岁及36岁,均为非华裔,持有香港身份证。警方将涉事的8岁男童送院检查,初步见到男童的手脚有明显擦伤。9月23日,香港天文台在14时20分改发“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即“八号风球”),应对逐步逼近的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图为“八号风球”生效期间,香港东区杏花邨海边翻起海浪。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台风“桦加沙”来袭前,香港特区政府曾多次呼吁市民切勿追风逐浪,警方强烈谴责有家长明知危险仍带子女去观浪的不负责任行为。张蔚珊说,有关行为会触犯“对所看管儿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处监禁10年。警方将继续调查台风天气期间其他类似事件,追究相关人士的责任。(完)--> 【编辑:李润泽】

尹艳林:我国已成为推动全球金融变革的重要力量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疆工作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  24日,习近平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新疆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锚定中央赋予的“五大战略定位”(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维护国家地缘安全的战略屏障),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王元  主编丨王兴栋  编辑&制图丨马玮璐 高少卓 【编辑:刘阳禾】

公安部授予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全国“公安楷模”称号

2025年9月27日5时49分在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北纬34.89度,东经104.59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距离天水市区148公里。地震发生后,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迅速响应,立即调集定西、兰州、天水支队集结280名消防救援人员、42辆消防车、2000余件套装备器材在营区集结,定西支队陇西大队前突力量已出动。-->  目前,暂未接到房屋倒塌及人员伤亡警情,总队指挥中心持续跟踪震中情况。  (总台央视记者 刘京) 【编辑:李润泽】

最高检:醉驾屡教不改、找人顶包等情形依法从重处理

中新网广州9月27日电 (记者 王坚)广东于27日15时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据气象部门监测预报,今年第20号台风“博罗依”正在快速向海南岛南面海域靠近,将对粤西海域造成较大影响。根据《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和广东省防总有关规定,广东省防总决定于9月27日15时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广东省防总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认真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加强预测预报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扎实做好防风防汛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 【编辑:刘欢】

全球数贸会:机器人“格斗”人气高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柜中,一把锈迹斑斑的大刀,无声地诉说着铁道游击队员们“赤诚报国、不怕牺牲、机智灵活、勇于亮剑”的英勇事迹。   据资料,1938年3月,日军侵占山东枣庄。苏鲁地区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转移到了抱犊崮山区。为了及时掌握敌人出动的情况,总队选派洪振海和王志胜到敌占区枣庄建立抗日情报站,这就是“铁道游击队”的初创(1940年1月,正式建队称鲁南铁道队)。   大刀是他们的武器,也是他们智慧和勇气的见证。   1939年1月,日军在枣庄开设“正泰洋行”,又称“枣庄国际公司”,此处名为日军从事物资贸易的场所,实为搜集情报的特务机关。这年8月,队员手持大刀首次夜袭“正泰洋行”,毙伤日特三人,10月,他们又在枣临铁路“飞车”袭击日军,劫取枪支弹药并及时运到苏鲁支队。-->   期间,他们积极发展抗日力量。1940年1月25日,鲁南铁道队在陈庄成立。2月,苏鲁支队正式将铁道队纳归直属,同时任命洪振海为铁道队队长,王志胜为副队长,杜季伟任政委。   1940年到1942年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一个时期。由于日军长期残酷“扫荡”,根据地缺衣少食、医药匮乏,条件极为艰难。   1940年10月,鲁南铁道队成员飞身上车,掀下药品,将其运往鲁南军区。   1941年8月,鲁南铁道队破坏了津浦铁路韩庄段,致使日本运兵军列脱轨;9月,成员们砍断电线杆百余根,使日军的通讯和交通同时瘫痪;11月初,铁道大队与运河支队、滕沛大队、微湖大队、边联支队联合行动,在塘湖站附近成功截获日军运布车,解决了军区武装越冬缺少棉衣的困境。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决定开辟一条从华中盐城地区北上、经山东南部西去延安的秘密交通线。铁道大队受领任务后,相继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陈光、罗荣桓等穿越临城附近的津浦铁路,顺利通过敌占区,安全过境。从1942年到1944年,铁道大队先后护送千余名干部往返延安,未出现一次差错,受到了鲁南军区的通令嘉奖。   八年间,鲁南铁道队,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他们拆铁轨、炸桥梁、袭列车、除汉奸……在百里铁道线与万顷微山湖中神出鬼没,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他们被百姓称为“侠客”,被日军称为“飞虎队”。他们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钢刀”。这把刀,是刺向侵略者的民族锋芒!(中国青年网) 【编辑:付子豪】

陕西发现一处西周时期制骨作坊遗址 以制作骨笄为主

中新网三亚7月12日电 (黎宗荔)海南热带海洋学院12日透露,由该校徐云升教授团队负责的“三亚崖州湾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牧场教学科研示范基地项目”近日通过验收。这是全国首个教学科研型海洋牧场,开创了高校主导海洋牧场建设新模式。-->  据悉,该项目实施地点在东罗岛附近海域,用海面积70.2044公顷,由1503座人工鱼礁构筑而成。验收数据显示,鱼礁区生物附着显著,鱼群聚集活跃,生态修复初见成效。  徐云升介绍,该项目最大的亮点是首创国内海洋牧场“新型水流能供电系统”。相较传统岸电铺设的高成本和太阳能供电的不稳定性,新型水流能供电系统攻克了海洋腐蚀、生物附着、受恶劣天气影响极大等难题,实现将海流动能转化为稳定电力。经一年半运行验证,其展现出抗台风能力强、维护频率低、环境适应性好、长期成本低的显著优势。目前团队正持续优化系统防生物附着、深水安装及供电系统大型化技术,为未来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目前,三亚崖州湾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牧场教学科研示范基地项目已成为多学科产学研融合教育实践平台,为海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真实的训练场地;海洋牧场运行过程采集的数据将为深海研究奠定基础,水流能技术则为全国海洋牧场能源升级提供范本;该项目6类鱼礁效果评估也将为海洋学者开展生态研究、水产团队试验聚鱼驯化、旅游专业规划生态旅游项目提供科学参考。(完) 【编辑:刘阳禾】